俄称摧毁英制榴弹炮 乌称打击俄指挥所
这是因为引入了西学,需要有意识地称其为国学。
牛山(齐国临淄郊外)上生长树木,发芽成长而成为茂密的森林,非常之美。有了这种关怀,对待具体问题就会有原则、有规矩。
孟子不仅爱有生命之物,而且也很热爱自然界的山和水。这样看来,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,爱物不仅是人的责任、义务,而且是人的道德性、目的性之所在。这被认为是移情说,但这种移情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。植物也是有生命的,树木长成森林,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使人类生命有所寄托,而且给人类以美的享受。齐宣王在大庭上看见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,便问干什么?回答是杀牛做血祭,齐宣王以其无罪被杀,不忍其觳觫(觳觫,音húsù,意为因恐惧而发抖),便以羊代之。
如果联系到上面的不忍食其肉,就不是没有道德意义了。孟子讲仁心、不忍之心,首先当然是就人而言的,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,要互相敬爱,但又不限于此,还要同情和爱护万物。希腊的斯多葛派也主张寡欲,但那是从理智上说的,关心的是人的健康。
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。恰恰相反,这正是孟子所反对的。它虽然从血缘关系开始,却又超出了血缘关系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孔、孟儒家似乎较墨子更具有生态意识。
当然也需要人的保护与爱护,使它们不要受到伤害与破坏。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孟子 仁民爱物说 儒家 生态观 。
如果能扩充,就是大丈夫,就是圣人。孟子没有讨论这类具体问题,但在儒家的其他著作中,这类论述是很多的。如果不能,那就离禽兽不远了。孟子很看重孝,曾说过仁之实,事亲是也[11],亲亲被看成是仁的最真实的内容,同时也是仁的起点。
这一点不忍之心就是仁的根苗,人人皆有,看能不能扩充而已。如牛山之木,离开了山,哪有木?木是从山上生长出来的,因此孟子说,木就是山之性。为了祭礼的需要,齐宣王还是杀了羊,孟子也没有提出不该杀羊的主张,并且牛羊都是家畜,难免遭到屠杀的命运,但这里也有何者该杀、何者不该杀,何时该杀、何时不该杀的问题。而墨子讲仁爱,则是与功利相联系的,他讲兼相爱,是为了交相利,因此具有工具性(这并不是否定墨子学说的价值)。
他认为,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,就那么一点点(几希),但这一点点区别却非常重要,那就是人有不忍之心、恻隐之心等道德情感,而禽兽没有。至于无生命之物,如山水,也不是与生命无关,而是关系极大,因为它就是生命存在的基础,因此也应当爱。
但这同人类中心论并不是一回事,它并没有把人和自然界对立起来,使人成为万物的主宰者,而是要把仁运用到万事万物,实现人与万物的生命和谐。孟子的仁学是关于人的学说,仁也者人也[7],人如何成为仁,也就是人如何成为人,反过来也是一样。
但是如果不去保护它、爱护它,而是天天在这里放牧牛羊,用刀斧去砍伐它,那么,过不了多久,牛山也就变成一座秃山了,有何美之可言?这虽然是一个比喻,但又不完全是比喻,它是孟子仁学思想的组成部分,从中反映出孟子爱护大自然的生态观。另见《中国文化报》2007年3月22日第6版。对自然界及其万物的关怀,是儒家的一贯传统,也是儒家仁学的重要内容。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[2]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
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是如此,在对待其他生命的问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。扩充,就是做到仁民而爱物[1],既施于人,又施于物,人与人、人与物和谐相处,这就是理想境界。
孔子就说过仁者乐山,知者乐水[8]的话。这里所说的物,包括禽兽在内。
看见动物被杀时的恐惧样子,一个意识健全的人都会产生不忍之心,这不光是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,动物本身就是有情感的,觳觫就是这种情感的表现。这里所说的物,就是仁民爱物之物,包括一切生物。
这里所说的欲,是指物质欲望。君子之于物也,爱之而弗仁。孟子对孔子的仁学,不仅从心理情感上进行了论证,而且进一步推广到自然界,第一次提出仁民而爱物的主张,建立了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整体的价值关系,这是他的一个贡献如果联系到上面的不忍食其肉,就不是没有道德意义了。
孟子讲仁心、不忍之心,首先当然是就人而言的,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,要互相敬爱,但又不限于此,还要同情和爱护万物。唯其如此,孟子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主张。
但孟子讲这句话却是出于真心的。这被认为是移情说,但这种移情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。
这样看来,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,爱物不仅是人的责任、义务,而且是人的道德性、目的性之所在。如果能扩充,就是大丈夫,就是圣人。
[10] 这种由近及远、由人及物的仁爱学说,虽然有远近亲疏之别,但又有其普遍性。因此,儒家所说的爱,具有目的性。孟子的仁学是关于人的学说,仁也者人也[7],人如何成为仁,也就是人如何成为人,反过来也是一样。如果不能,那就离禽兽不远了。
寡欲之人,仁义之心虽有所丧,但不会多。[2]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
他所说的充实之谓美,是和大自然的生命意义不能分开的,因为人的仁心归根到底是天之所与我者[9]。如果认为,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,因而可以藐视万物,宰制万物,无所不为,无所顾忌,那决不是孟子的思想。
孟子所关注的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人生态度问题,即对禽兽和一切生命,要有一种真实的生命关怀。他喜欢河水的盈科而进,以喻生命之有源,内在之充实。
【有关俄称摧毁英制榴弹炮 乌称打击俄指挥所】相关文章:
4 .古街改造青石老被偷
8 .莆田地税增幅全省第一
10 .国家卫生健康委:这些“云上妇幼”典型经验做法值得学...
14 .马桶装“节水宝”省钱省水还实用
17 .医院绩效考核之年终奖如何发放?
18 .医生品牌变现的两个方向
19 .莆田闹市偷盗被抓 谎称自己患艾滋
21 .冷空气发威将降温降雨
22 .2020年医保“十大关键词”盘点
23 .盲道是曲折的前途是“坑爹”的
25 .医生品牌变现的两个方向
26 .洗衣机罢工苦了两老人
28 .医院管理中的痛点是什么?
30 .东圳灌区改造 投资3100万